时间:2022-09-24 16:05:01 | 浏览:560
德清城市图。拍友 蔡俊 摄
世界珍珠养殖技术发源地德清,最近收获了一颗“明珠”——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在不久前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中,德清位列79个新晋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榜首,引人瞩目。
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最高荣誉的“文明榜单”,充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以县级城市排名第一的身份摘得“全国文明城市”,秘诀何在?日前,记者前往实地探寻答案,感受这座浙北小城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
德清城市图。拍友 蔡俊 摄
城乡颜值提上来
一颗优质珍珠的诞生,最基础的是要育优蚌体。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而言,同样如此。
整齐的房屋外立面、洁净的道路和宽敞的停车场……看着家门口的巨变,武康街道私营城房东黄吕陈深切体会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获得感。
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私营城,顾名思义,主要为外来商户投资小微企业之用,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增多,逐渐发展成生产、生活一体化集聚区。提起它的过去,德清人都直摇头: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挤”着1.2万余人,且线网杂乱、消防隐患突出,一度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2018年,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评选周期启动。创建工作从何抓起?德清人用行动作答:从群众最关注的问题入手,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私营城的整治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仅违法建筑就拆了10万多平方米。”振兴社区党总支书记石明回忆。从拆违建、铺管网到拓路面,他见证了私营城的改头换面。黄吕陈同样享受到红利,今年他的出租房数量减少了,租金却翻了两三番,“环境变好了,租客自然愿意住。”
把城市“颜值”提升起来。德清全面提升“三纵三横七连”13条道路,将其打造成城市景观精品线;投资2.765亿元对城区21个老旧小区进行分批改造;新增2万余个停车位破解“停车难”……近几年,聚焦民生难点、堵点,一个个惠民工程在德清背街小巷、老旧社区“落地生根”。
德清城市图。拍友 蔡俊 摄
如今,私营城的楼房单元门前安装了智能充电桩,并配有互联式火警报警装置,实现“智慧消防”。城区沿街商户也有了“神器”,轻点手机就能查询垃圾分类收运车的实时位置,轻松实现垃圾精准投放。以“智慧大脑”赋能“绣花功夫”,这些年德清借助“地理信息+”,通过打造“智慧城管”德清时空信息云平台等,让城市变得更“聪明”。
有面子,更要有里子。走进下渚湖街道上杨村文化礼堂,村幸福邻里舞蹈队正为今年的“村晚”紧张排练。队员计伟芬告诉记者,自2017年礼堂建成,每周文艺活动不断。1500余平方米的礼堂如今成了村民的文体中心,一楼大厅安装升降舞台,二楼农家书屋内书籍、手作陈列整齐,还添置了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健身设施。“农村生活不比城市差啊!”计伟芬说。
从城市到乡村,“颜值”的不断提升,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调查显示,德清群众对创建文明城市的满意度达到97%以上。
由当地学生担任的小小讲解员在德清县公民道德馆为参观者讲解。德清县委宣传部 供图
道德品牌树起来
这两天,关于“孝敬父母奖”的话题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持续发酵。这缘于12月5日,浙江省道德模范、德清县太平村村民马福建的到来。在当地政府部门见证下,他为当地10位孝敬父母者颁发每人500元的奖励。
孝敬父母还能拿奖!这对刚刚摘下贫困帽的布拖县群众来说是件新鲜事。但在德清,这早已家喻户晓。早在1997年,马福建就自掏腰包设立“孝敬父母奖”,成为德清首个民间设奖人。
“草根奖”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内心的道德力量,大家纷纷效仿。外来人员风尚奖、爱国拥军奖、残疾学子励志奖……很快,“百姓设奖、奖励百姓”在德清成为风尚,形成精神文明建设的“德清现象”。
浙江省道德模范、德清县太平村村民马福建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为当地10位孝敬父母者颁奖。图为马福建(左)为其中一位获奖者佩戴大红花。通讯员 王力中 摄
23年过去,这股热潮不仅没有退却,还走向全国。截至目前,德清民间奖项已达76个,涵盖孝敬父母、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累计发放奖金超过200万元,奖励百姓超1万人。
德清县因势利导,专门成立民间设奖指导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管理办法规范引导健康发展,并挖掘树立典型,通过建立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和100多家村级文化礼堂,不断放大凡人善举、小行大义的光和热。
树立好身边典型,在德清人看来,就如同在养殖珍珠时植入优质种核。“一个典型带动一群先进,不仅引发‘滚雪球’效应,更激发一座城市向善的力量。”德清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以奖促德、以馆展德等举措弘扬“德文化”培育文明市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在德清四季花开。
雷甸“德清嫂·百合义警”定期走访新居民,仔细询问、了解状况,力所能及为他们解决困难。德清县妇联 供图
志愿风景亮出来
如同水质决定珍珠的成色,德清的文明成色,同样取决于百姓的文明素养。
早晨7时30分,上柏村又出现沈云的身影,挨家挨户查看门口垃圾分类情况后,她才去上班。
沈云是上柏自来水厂的会计,也是一位“德清嫂”志愿者。上柏村去年开始实施“两定四分”垃圾分类,给每家每户发放分类垃圾桶,起初村民们不习惯,分类准确率不高。村里的“德清嫂”们一合计,带头做好分类同时,志愿当起了垃圾分类指导员。8年前加入“德清嫂”后,沈云的身影就出现在各种志愿活动中。如今,丈夫、姐妹、邻居等都在她的影响下成为志愿者。
清禾公益志愿团队急诊陪护组在德清县人民医院协助开展志愿服务。德清县委宣传部 供图
不止“德清嫂”,德清处处有这样的“好风景”。在街头巷尾、村庄院落,机关党员志愿者身上的红马甲格外亮眼;在野外搜救、防汛救灾等危险救援现场,总能看见德清山鹰救援队成员们勇敢的身影;在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室门外,清禾公益志愿团队急诊陪护组成员 365天不“打烊”……
截至目前,德清在册志愿者达14万人,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0余个,志愿服务组织300余个,年均组织志愿服务3万余场,服务时长突破160万小时。他们成为德清创建文明城市中的亮丽风景线。
荣誉来之不易,新篇已然开启。全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人文之城、聪明之城、精致之城、共享之城——德清正向着更高目标再出发。
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全年旅客吞吐量4376.8万人次的成绩,一举超越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 。历史上第一次登上了全球机场吞吐量排名的榜首位置,2021年 ,属于广州白云机场的传奇依旧在延续 ,2021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4
2022年1月5日,广州白云机场、四川省机场集团双双发布2021年度生产业绩。最终,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成都双流机场,以4026万人次再度独占鳌头。而成都双流机场则以4014万人次屈居白云机场之后,继2021年度之后继续摘得亚军的头衔
2021,白云机场的客流量继续登顶全国第一!但以城市为单位来统计,广州的航空客流量排在上海、北京、成都之后。需要注意的是,排在前三的京沪蓉都是双机场城市,只有广州是单机场城市。近日,CADAS(民航资源网旗下的民航数据分析系统)发布了《20
今日(10月10日)上午,位于珠江河畔、毗邻琶洲会展中心的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琶洲城市候机楼正式开门迎客。琶洲城市候机楼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会展东路1号香格里拉大酒店,距琶洲会展中心仅500米,距白云机场35公里,车程约30分钟,近地铁8号线。店内
医学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医师 冯庆阳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郭思 通讯员 林惠芳图/视觉中国2020年6月6日,我们迎来了第25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其中宣传口号依然强调“科学防控近视,拥有
人民网北京6月5日电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当的用眼习惯会导致眼部疾病,危害身体健康。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增多、户外活动减少,增加了近视发生的风险。人民网“求真”栏目在第二十五届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不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近些年我国一直发力的重点。最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的量逐渐攀升,记者发现,其中不少都是家长带着孩子来测视力的。家长:从
日前,教育部进一步落实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各地中小学强化体育锻炼、规范电子产品使用、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综合施策全面防控青少年近视。全国中小学生近视预估超1亿人据了解,目前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5.7%、初中
今天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旨在促进包括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眼健康。预防近视,从娃娃抓起,这有一份《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专家共识》,一起“数”读共识,护眼开始。文案:朱梓轩 美
来源:人民日报给孩子一双明亮的眼睛(不吐不快)最近,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方案》要求,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单纯以学生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