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19:19:16 | 浏览:483
近来,湖州这座人们印象中“低调内敛”的浙北城市,突然成为各大主流媒体聚光灯下的“焦点”。
的确,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滚滚浪潮中,近一年多以来,位于环沪城市群咽喉位置的湖州动作频频,引人瞩目——
投入1000亿元资金,以长三角最优的政策支持,全力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组建长三角地区首家人才集团,开全省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的先河;浙江大湾区“四新区”之一的南太湖新区成立一年来,正朝着“全国践行‘两山’理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的目标加速奔跑……
在长三角这样一个强手如林的区域,一个GDP3100多亿元的地级市,能有如此魄力,让不少媒体以“黑马”“后浪”赞许之。
但承接红利要有底气,加快崛起要审时度势,要在长三角这个世界级城市群中脱颖而出,湖州准备好了吗?
底气
黑马湖州的三重均衡
1983年7月,嘉湖两地刚刚分家,当年湖州GDP仅为16亿元;2019年湖州经济总量达3122亿元,较36年前翻了195倍,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黑的黑马”。
城市发展,行稳方能致远,湖州黑马本色靠三重均衡擦亮。
湖州经济质量相对均衡。2017—2019年湖州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速分别为8.2%、15.3%、10.4%和8.8%,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5.6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
2019年湖州人均GDP达1.5万美元,相当于高收入经济体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亦超出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占GDP比重始终保持在45%以上,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较为坚固。内外冲击之下,湖州经济依旧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实属不易。
湖州发展结构相对均衡。2019年县区间人均GDP差距为1.3:1,低于全省11个地市间2.3:1的差距比。尤其是近些年,德清的地理信息科技、安吉的美丽经济,均在全国大放异彩。
县区发展聚焦新兴产业、美丽经济让湖州产业结构日益优化。2019年,湖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44.6%,连续6年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速,商贸服务、现代金融、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定程度上表明湖州的经济转型升级已有实际进展。
湖州投入产出相对均衡。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又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生态环境禀赋好,秉承“生态立市”原则,近年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模式渐行渐远。
但高质量又没有与高成本划上等号,目前湖州的工业用地为每亩15.6万元左右,显著低于杭州(28.5)、宁波(29.5)、嘉兴(16.2)等周边城市价格,房价、消费等生活成本在全省相对较低,加之,铁路建设、路网结构、内河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商业成本优势凸显。
乘得起东风,扛得住大浪。湖州在各项指标上划出的那道平滑上扬的曲线,正是这座城市谋求发展最大的资本。
突破
打通发展制约
向好的发展曲线中也有隐忧。处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红利期的湖州,应保持一份“提剑”四顾心惕然的自觉。
在长三角27个城市中,湖州的发展条件不算顶流。对标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及周边城市发展的现状,湖州亟需正面发展中的高端要素被虹吸、中心城区首位度偏低、企业发展水平偏弱等掣肘。
湖州身处沪杭两大城市之间,高端要素难挡虹吸效应。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一座城市的命运越来越取决于其在所在城市群的产业分工协作与清晰定位的背景下,身处或接壤上海大都市圈及杭州、南京,苏锡常都市圈的湖州,稍有不慎就可能变成“灯下黑”。
不可否认,随着交通条件大幅度改善,周边一线城市对湖州的高端要素和柔性要素吸引力大幅度增加,看似存在高端要素流失的隐忧。
但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湖州的一个机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正有力推动城市之间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加速流动,这事实上为湖州这样的城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人才这一区域发展中的高端要素为例,湖州怎样抓住这个契机,打破传统人才发展模式,让更多的人才为我所用?
实际上,湖州已经开始了探索,2019年8月成立的湖州市人才发展集团,是长三角首家以构筑人才创业创新全生态链服务为目标的人才集团。这项工作在全省开创了人才工作市场化运营的先河,是湖州在人才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新业态方面的一次大胆探索。
很多人注意到,湖州的发展存在县强市弱的现象 。湖州城镇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高密度均质化,在带来生产生活便利化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中心城区首位度偏低和带动力偏弱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估算,2019年湖州市区GDP和财政收入仅仅占全市的37.9%和26.4%。加上,本身建市较晚,客观上存在下辖县域对大湖州文化缺乏归宿感和认同感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湖州中心城市的全盘统筹能力。
针对这一短板,湖州瞄准高能级平台、支撑性大项目和引领性主导产业,这两年大动作不断。
引人注目的是,作为湖州加快赶超发展的主引擎、主平台,南太湖新区成立一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4个,七成以上来自长三角。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总体上看,湖州优质制造产业的规模和水平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等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制造业企业创新转型。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稀缺、龙头企业数量不多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湖州创新创业活力的释放。
启示
节点如何转向高地
世界上知名的都市圈,都具有合理高效的分工协作关系、便捷通达的基础设施条件、绿色低碳的发展愿景等共性特征。
如何从长三角中脱颖而出,东京都市圈、纽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的周边城市,都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值得湖州借鉴。
顺应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与都市圈核心城市保持合理高效的分工协作关系将是发展的大趋势。
从东京都市圈来看,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和外围的中小城市,围绕产业生态建设,依托自身优势形成相互关联的分工协作关系。
1986年,日本政府提出培育“业务核都市”,通过产业功能的集聚,在东京周边县市形成若干职住平衡、城市服务功能完善的自立型都市。
新宿、涩谷、台东等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好自身优势在承接制造产业溢出的同时,发展配套的商业服务、科研服务等服务产业。
当前,本来荒芜的山手地区变成了繁华的卫星城市,还促进了神奈川县、千叶县和茨县等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有效支撑了东京都市圈的经济社会生活。
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当下,湖州不仅仅是原先童装产业、纺织产业繁荣的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地,亟需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形成开放的区域市场。充分研究杭州都市圈、上海都市圈的产业分布情况,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大机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湖州从长三角区域节点向发展高地转变。无论是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还是一体化中的枢纽城市,交通运输、通讯网络、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
以纽约大都市圈为例,从1922年成立至今,区域规划协会已提出了四次规划方案,从交通基础设施到民生市政设施几乎全覆盖,除却纽约核心城市之外,波士顿、巴尔、费城等城市群中的重点城市基本都完善了基本生活生产功能,一体化效率大幅提升。
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湖州需从传统的交通、市政基建进而拓展到信息网络,充分激发发展潜力。
在宁杭高铁的基础之上,加快商合杭高铁、沪苏湖高铁等城际交通项目建设,主动融入沪杭1小时生活圈。
加快5G基站、城市大脑等信息化基建布点,以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要素流动水平。
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用绿水青山谱写高质量发展文章。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从伦敦都市圈、纽约都市圈的发展经验来看,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健康、智能、品质,这与浙江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基本一致。
绿水青山是湖州经济发展中的一抹亮色,过去几年率先在全国发布绿色制造发展指数体系,建立全市绿色智能制造评价体系,出台多部绿色发展相关规则规范。
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湖州也意味着主动拥抱创新变革时代的到来,构建以绿色、智慧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和绿色经济发展机制,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作者单位: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打开中国(或江、浙)地图,看苏南、浙北地区,会发现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具体来说是位于江苏苏州与浙江湖州之间。周围被无锡、苏州、湖州、长兴和宜兴等城市所包围。当然,宜兴是无锡下辖的县级市,而长兴是湖州下辖的县级市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世琪 郑亚丽 孟琳行车湖州,满目翠色,无论是乡下还是城区,大片的绿化都在提醒着人们,绿色是这里的名片。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湖州也总绕不开“绿色”。7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
近日,湖州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南浔区设立湖州市接轨上海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上合区”)。根据实施方案,“上合区”拟布局于南浔区主城区东南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以“一湾一镇一区”(上海湾、南浔古镇、高新区高铁板块)为核心区。根据规划,到20
目前,湖城各大项目现场掀起了大干快上、攻坚重大项目建设的热潮。在内环(北线)快速化改造工程项目苏家庄跨线立交现浇箱梁现场,工人们正在施工。目前,该项目总体进度已过40%,风荷桥河南岸现浇箱梁已全部完成,北岸主线部分进度也已过半,风荷桥主塔即
提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诞生地,人们便会想起浙江省湖州市。近日,湖州市获得交通运输部授予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简称公交都市)称号。公交分担率从17.6%提升至25.7%,满意率从84.6%提升至92.4%……历时5年创建,湖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葛熔金湖州鸟瞰 湖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66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645亿元,年均增长7.8%,在全国百强市中的位次从第91位跃升到第46位——8月27日,浙江湖州市委召开“‘浙’十年·湖
2021年湖州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现将根据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推算的2021年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全市数据经浙江省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末,湖州市常住人口340.7万人,与2020年末常住人口337.2万人相
中商情报网讯:湖州,浙江省辖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地处浙江北部,浙苏皖三省交汇处。202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64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三次
时代变迁,抹不掉拳拳拥军优属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湖州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1994年,湖州首次喜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此后连续7届无一缺席。今天,蝉联的喜讯从北京传来,湖州军
2019-01-09 15:25 | 湖州市人民政府网近日,湖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市长、副市长工作分工的通知,详见下文:钱三雄 市长领导市政府全面工作,负责财政、税务、审计工作。分管财政局、审计局、咨询委。联系税务局。杨六顺 常务副市长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