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17:33:47 | 浏览:8275
自唐武德四年设立州府建制以来,池州已有近1400年历史,悠远的历史为池州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在时代的年轮中,每个城市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记忆。池州日报新媒体从今天开始推出《池州记忆》连载,带你追溯历史,品味风光,领略现代城市的魅力。
1959年5月
池州大地发生一件
重大的行政区划调整事件
东流、至德两县撤并正式成立东至县
距今恰好60年
如今的东流是
东至县管辖的一个普通乡镇
可你不能小看这个地方
“人家祖上也辉煌过”
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单位,东流县可追溯的历史有1000余年,说是千年古郡恰如其分。据记载,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东流县(治和城故城,今东流镇),属奉化军江州(均治德化,今九江市)。其后,东流县虽然分属江南东路、江州路、池州路、芜湖道等管辖,但作为一个县的历史从来没有被分割过。1949年10月1日建国,东流县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区。1952年3月28日,东流县改属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安庆专区。
民国时期的东流老街
现在东流老街
和东流县一样
至德历史也很悠久
唐至德二年(757)置,属江州
治所在今东至县北梅城,属宣州
置县以来先后更名为建德县、秋浦县。解放后1949年5月隶皖南行署区。1952年复属安徽省。自清朝以来,至德县一直是中国茶都,皖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皖南地区政治、文化、交通、交往次中心城市。在清末、中华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至德经济繁荣,位居江南前列,成为江南商贸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如今在市场上赫赫有名的祁门红茶就是1875年黟县人余干臣在当时的至德县创立,这是最早的祁门红茶的源头。
尧渡老街
1958年10月,根据当时发展形势,原安庆地区决定将东流、至德两县合并为东至县,利用至德县址办公,东流县部分人员到东至上班,一部分人员分流到安庆、岳西、铜陵等地。1959年5月15日,东流至德两县才正式合并为东至县,东流遂成为东至县的一个滨江重镇。
东流县与至德县合并大事记
1958年10月
为了适应人民公社化和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根据不断的革命精神,整顿机构,紧缩编制,减少人员,大力抽调干部支援工业,中共安庆地委决定撤销东流县,工作交给至德县。对原东流县级领导机构原则上一律撤销。
10月23日
根据上级指示精神,按照“领导统一、力量集中、工作便利、人员减少”的要求,向地委上报“关于东流、至德两县合并与合并后东流机关设置初步意见”。
10月29日
两县县委讨论后形成“关于撤销东流县的工作方案”,报经地委批准执行。为了加强对撤销工作的领导,经至德、东流县委研究,请示地委同意成立撤销工作领导小组,至德县委书记宋毓秀、东流县委书记常棣和分任正副组长,其他同志为组员。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研究撤销和机构设置,确定人员编制等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刘启运、傅德礼两同志负责。
10月30日
至德县委召开扩大会议,讨论东流县并入至德县的合并方案。根据地委指示,东流县撤销建制,并入至德县。为了加强对撤销与合并工作的领导,拟成立领导小组,成员有地委组织科科长朱景本、宋毓秀、常棣和、东流县委副书记贾学千等,宋毓秀、常棣和分任正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两县组织部部长任正副主任。拟定县城仍设在尧渡镇。
11月11日
至德、东流两县县委召开会议,研究两县今后工作问题。拟确定党团、工会以至德县名称行文,以县人委行文对外是两个县,法院出布告对外以两县名义,各科局以至德县名称行文。同日,中共安庆地委下发《关于东流、至德两县建制合并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更好地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根据省委指示,已将至德、东流两县建制合并为一个县。县直机关住在至德县城内,县名暂叫至德县(改县名报上级批准后公布)。今后各部委、各党组下达文件,分配工作任务,以及出席会议等,一律只下达至德县;东流县即行停止对外。
1959年3月22日
国务院全体会议第86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县、市行政区划变更的决定》。其中决定:“撤销东流、至德二县。将原二县的行政区域合并设立东至县”。至5月15日,东流、至德两县合并筹备就绪,县委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决定从1959年5月15日起正式改为东至县,东至县委、东至县人民委员会正式办公,按时启用东至县新印章。同时根据县委指示,自5月15日起启用“中共东至县委会办公室”新印;其他相关单位的新印章由县委办公室统一刻制并启用。5月16日前将旧印章消角缴送县委办公室。
从1959年到2019年
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虽是短暂一瞬,却镌刻着一代又一代尧乡儿女接力奋斗的足迹。60年来,东至人民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业绩:曾是全省山区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安徽省文明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劝耕贷”东至标准全国推广,全省第一个试行《林地经营权流转证》登记制度,全省率先实现县级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是全省唯一的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试点县,全省6个综合医改试点县之一,5个农业综合改革试点县之一……
发展,有目共睹
变化,历历在目
60年的发展历程
每一步发展
每一个变化
都凝聚着几代东至人的心血和汗水
60年是东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的新起点。随着对县情的再认识、再深化,县委县政府创新提出了“打造美誉东至、建设美丽城乡、实现美好生活”3大目标,并提出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等措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统筹推进城区、园区、山区发展,优化县域开发格局,推动高质量城乡建设;通过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
当前
东至正从“山城时代”迈向“滨江时代”
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祝愿东至的明天更美好!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贵池区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号消息,2022年4月12日,池州市贵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紧急寻人信息:2022年4月12日,贵池区疾控中心收到外地协查函,函示:1名密切接触者曾于2022年4月11日在我区乘坐公交
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近些年来,池州市贵池区将区域协调发展列为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举措之一,着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耦合性、均衡性,全力下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大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
青阳县古为陵阳、泾县地。三国时期,吴国新置临城县,为临城、陵阳县分领。东晋侨置定陵县,为3个县分领。隋分属泾、南陵县。唐分属泾、南陵、秋浦县,疆界已很难考清。其疆域大体定型于唐天宝元年(742年),分泾县、南陵、秋浦3个县地置青阳县。青
池州是安徽省长江流域很重要的港口城市,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誉,历代名人李白、杜牧、陶渊明、苏轼、岳飞等都曾驻足池州,并留下宝贵的文化珍品。2020年,池州常住人口134万人,GDP为869亿元。池州管辖3个县: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谁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东至县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 1月6日上午,东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县文化中心大剧院胜利闭幕。经过大会选举:叶云生当选为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周运开、丁正平、许世宏当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古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悠然,今有“皇菊变金丝,大家齐心奔小康”的展望。在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元潘村360多亩的菊花产业种植基地,金丝皇菊娇艳欲滴,竞相开放,铺就乡间一派丰收景象。元潘村村民在整理新摘的菊花。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路畅通迎来百业兴旺。今年以来,东至县木塔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路长制”工作,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踏着初冬的暖阳,记者一行走进东至县木塔乡大田村,这个群山环抱中的小山村位于皖赣交界。沿着狭长蜿蜒的村道,抬头所见尽是云雾缭绕的山丘,一行行茶树悄然而立,生机勃发;古朴整洁的民居穿插其间;溯源而下的潺潺溪水叮咚作响……乡村振
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同日发出了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人才和面向全县公开选聘人员的两则公告。“四级雇员年收入约14万元”、“打破编制限制身份壁垒”、“面向全国”、“面向全县”,这些字眼吸引全国英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报考人员中,
俯瞰尧渡老街周边地貌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遗存丰富,文化遗产厚重。近年来,安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走进安徽,徜徉在城市与乡村的深处,会经常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和积淀,尤其那一座座古镇、一条条老街